欢迎光临广州医科大学共青团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寄望青年—钟南山院士漫谈做人做事做学问
发布时间:2012-05-07


5月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钟南山教授在校本部体育馆三楼礼堂,参加“寄望青年?钟南山院士漫谈做人做事做学问报告会”。学校魏东海副校长、研究生院刘金保院长、科研党总支雷丽琼书记、学生处麦倩挚副处长、学校团委曾王兴书记等领导参加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院刘金保院长主持。

钟南山院士以“我的学术人生”为题,与挤满会场的近700名学生展开交流。

什么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研究的成果能应用到现实中,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不一定是创新。”谈起培养“创新型人才”,钟南山院士直言:“当下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反而有利于培养投机人才。”

钟南山举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的例子来说明他心中的“创新”。

美国科学家下村修在水母中提取出了绿色荧光蛋白。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拓展,绿色荧光蛋白成为生物科学的标签工具,并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罗伯特?爱德华兹否定了过去认为精子只能在女性生殖道内获得能量的错误观念,首次证明此举是在男性生殖腺内完成。他不仅有这样的发现,还发展了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使治疗不孕症成为可能。

“创新应该是发明、发现加上社会/经济效益。创新最根本的是看能否运用到现实中,能否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钟南山认为,创新绝不只是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提出了创新型研究的路径,初级阶段是“始于文献,终于文献”,这只是“创意”;中级阶段是“始于临床,终于临床”,这是“创造”;最高阶段是“始于临床,终于临床,产生效益”,这才称得上“创新”。

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六项基本素质

钟南山院士认为,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六项基本素质,分别是动力(即追求)、能力(即基本功)、公信力(即诚实)、号召力(即合群)、抗挫力(即坦对失败)、体力(即健康身体)。

要做可行的事情

有同学提问“有些大学要求研究生一定要发表SCI论文,才能拿到学位、才能毕业,我认为这是荒谬的。”钟南山院士说:“这种做法助长了急功近利,助长了研究生造假。”他谈到,自己曾带过一位研究生,研究过程中遇到一个阻碍,便主动提出来延长一年学习时间,最后研究做得很好。“对现在研究生同学来说,你们要多找找导师,把研究的方向尽早定下来。再就是,不要去做高不可攀的事情,要做可行的事情。”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团委
技术支持:信息与数据管理中心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  电话:020-37103500  邮编:5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