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团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品牌项目、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公开报名和各直属团组织推荐,学校团委审核遴选,现将拟推荐名单予以公示。
队伍名称 | 队伍所在院系 | 队伍简介 |
广州医科大学“香域探索·岐黄志行”实践团 | 中西医临床学院 | 本项目紧密围绕地方沉香产业发展需求,为沉香山(集团)产业园提供全方位支撑,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专业摄制产业园全景宣传片1部,完成多系列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研发上市3款新型沉香木按摩器具及1款自动头部按摩仪,配套制作沉香精油/精粹膏睡眠调理教学视频,显著提升产品体验;品牌建设方面,成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撰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50期"沉香大讲堂"专题新闻稿;学术研究取得突破,完成1篇系统阐述沉香中西医理论依据的学术论文,为产品功效提供科学支撑。实践应用层面,团队积极推动成果转化,组织开展沉香产品展销推广,并赴茂名市电白区中医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举办中医义诊活动,惠及群众300余人次,有效搭建了产业与医疗的健康服务平台,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
广州医科大学“药志远”实践团 | 药学院 | “药志远”实践团由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师生组成,致力于推动山苍子、岗梅等特色药材的现代化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走访壮瑶宝企业,探讨产业布局与产品优势;深入种植基地,精准采收药材并送检分析。在丁博教授指导下,成员优化山苍子精油配方,系统开展药理实验与岗梅成分分析。通过高校、政府与企业三方联动,团队总结成果、共谋发展,以专业力量贯通“资源—产业—乡村”链条,将科研创新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为连山药材产业化提供全流程支撑,有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州医科大学神“基”妙算AI赋能精准医疗实践团 | 南山学院 | 神“基”妙算团队联合打造了一个肺癌多突变基因AI识别系统。可通过分析病理图像,实现肺癌的快速、低成本、无创基因检测,帮助医生实现精准诊疗。团队于7月15日出发,在十天的实践中深入吉田镇,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科普宣讲等形式,依托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优势,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成熟的肺癌多突变基因AI识别系统下沉基层,助力当地对肺癌实现早预防、早诊治。为更好了解连山当地情况,团队成员从出发前便做足了准备,设计了“肺癌风险筛查与医疗 AI 认知度”等专项问卷,深入社区重点收集居民对肺癌早期筛查的认知情况,以及对AI辅助肺癌诊断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接受意愿,为后续AI辅助肺癌筛查方案的优化调整和医疗资源的精准投放提供决策依据。 |
爱“润”孤独服务实践团 | 第五临床学院 | 爱 “润” 孤独服务实践团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组建的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 11 名康复专业学生组成,在江先汉副书记、罗子芮主任及徐文超、赵雅清、邱雅贤等老师带领下,聚焦肇庆市怀集县孤独症儿童康复需求开展服务。 团队做法突出专业与精准:服务前接受精细化培训,分音乐治疗(设合唱组、乐器组,选适配乐器与曲目)、感统训练(结合儿童行为特征设计方法)模块,确保成员掌握实操技能;实践中创新 “音乐治疗 + 感统训练 + 口肌训练 + 个性化治疗” 综合干预模式,开展一对一帮扶与家长培训,并每日总结优化服务。 团队成效显著:精准改善孤独症儿童认知、运动、语言能力,推动专业康复方法走进家庭;与怀集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建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同时通过红色教育强化成员责任担当,为基层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注入持续动能。 |
广州医科大学雕琢未来实践团 | 卫生管理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雕琢未来”实践团深入茂名市电白区,聚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白贝雕技艺的传承与活化,围绕“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创意的实践探索。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永乐贝雕厂、电白区博物馆、俚街贝雕馆等场所,系统梳理贝雕技艺的历史脉络与工艺特色,并与非遗传承人莫善玉深入交流,亲身体验制作流程,精准识别当前传承中面临的人才断层、市场萎缩等现实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团队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初步设计开发了“贝雕胸针”等文创产品,将广医校徽元素与贝雕工艺相融合,打造具有校地双重文化认同的实物载体;同时,团队积极拓展校际合作,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师生共商“非遗进课堂”与文旅融合方案,推动多方资源协同赋能地方发展。在传播推广方面,团队制作贝雕文化宣传视频、明信片等融媒体产品,以青年视角讲述非遗故事,推动贝雕技艺“破圈”传播,增强其文化影响力与品牌认知度。通过“深度调研—创意活化—多维传播”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广州医科大学“雕琢未来”实践团为电白贝雕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探索出高校青年服务地方文化振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路径。目前已获得南方+等多家媒体报道的表扬。 |
广州医科大学晴晖实践团 | 第六临床学院 | 为持续响应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健康中国战略” 要求,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继 2024 年组织清禾实践团开展健康科普、素质教育等服务后,2025 年组建晴晖实践团,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吉田镇、永和镇、福堂镇等)及清新区禾云镇等地区,延续并拓展 “健康赋能 + 教育浸润 + 政策惠民” 的综合服务模式。两年间,实践团聚焦偏远地区 “政策知晓率低、急救技能不足、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迫切” 等核心问题,累计深入 7 个乡镇(2024 年覆盖太保镇、吉田镇、永和镇、禾云镇;2025 年新增福堂镇等),通过精准调研、创新服务形式,构建 “调研 - 服务 - 反馈” 闭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青春动能。 |
如有异议,请于10月13日(周一)17:00前,实名反映到学校团委综合科。
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37103500。
学校团委
2025年10月11日